蔺莉艺起飞团队孙彦婷女士讲解仙游寺传统文化及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
一篇长恨有风情,千载仙游垂盛名

仙游寺是陕西省关中地区隋唐时代存留下来的名胜古迹;是历代关中地区佛教胜地之一;是唐宋以来历代文人聚游之所;是史诗《长恨歌》的诞生地,是我国千年前著名的文化丛林。是周至地区建立最早的皇家寺院,被称之为周至的佛之源头。始建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,隋文帝杨坚在此修建避暑行宫——仙游宫,仁寿元年(601年),他又颁发诏书在全国选高爽清静之地,广建灵塔,法王塔即为仁寿元年为安置佛舍利而建。又因建塔而改寺,称之为仙游寺。

仙游寺所在地马召镇,周穆王西征犬戎从此经过,在黑河玄池畔演奏广乐三日,后又葬盛姬于此。春秋时期,秦穆公女弄玉曾来此吹箫习仙。(载《墨池浪语》)东汉时,著名学者挚恂隐居于此,著名儒家马融以挚恂为其师范,在此构筑石室,潜心读书。隋仁寿元年(601),隋文帝又敕建灵塔(即现在的法王塔)于此。因隋文帝笃信佛教,仙游宫便从仁寿年间改为仙游寺。

唐代宗大历九年二月,新罗籍高僧慧超奉诏至仙游寺玉女潭祈雨。唐元和元年(806年),白居易任周至县尉,与朋友陈鸿、王质夫同游仙游寺,谈起前朝遗事,有感而发,白居易在此创作了史诗《长恨歌》,陈鸿作《长恨歌传》,一歌一传,千古流传。唐大中年间(847—859),唐宣宗李忱将仙游寺析建为三寺:一寺毁于宋末战乱,南北二寺保存至“文革”前,现仅存南寺,即仙游寺。

   隋唐两朝是仙游寺的鼎盛时期。那时这里殿宇林立,古塔挺秀,松柏苍翠,草木蓊郁,被誉为人间仙境。宋嘉佑七年(1063年),苏轼任凤翔府佥判期间,曾路过仙游寺,在这里题诗多首,撰写文笔俱佳对联,还喜饮玉女泉水,回去后制调水符差人取玉女泉水,留下众多轶闻趣事。明英宗天顺六年(1462年),仙游寺由西域喇嘛桑加巴主持,曾对仙游寺进行复修扩建,规模宏大,明英宗赐名“普缘禅寺”。明末毁于兵燹。清康熙二年(1663年),恢复重建,并恢复仙游寺原名。乾隆和道光年间及民国初期,对此作过不同程度的修葺。

WechatIMG112.jpg

        1992年,仙游寺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6年,仙游寺法王塔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8年,仙游寺因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异地搬迁保护,又揭开了仙游寺历史上新的一页。新址选在原址北约1.5公里处的金盆北梁,这里地势高平,视野开阔,交通便利,又不远离原来山水环境和水文特征。2001年,仙游寺发掘出土文物在新址建博物馆进行收藏和展示,2003年10月,仙游寺法王塔复建竣工;2016年,仙游寺复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,2019年寺庙区主体工程建成并交付寺庙使用。仙游寺以隋仁寿佛舍利和唐白居易《长恨歌》的诞生地而闻名中外。

WechatIMG111.jpg

二、白居易为什么会在仙游寺写下长恨歌?

1、白居易的生长环境

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,秦朝名将白起是其先祖,因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,盛行士族门阀制度,而太原白氏乃一望族。白居易当然缅怀先祖,称自己为太原白氏。白居易撰写的《故巩令白府君(鍠)事状》中说:“始皇思武安(白起)之功,封其子仲于太原,子孙因家焉,故今为太原人。”其实白居易的故里是渭南下邽,在他曾祖父白温时已在下邽安家。祖父白鍠任巩县县令时,又将全家搬至河南新郑东郭宅村。新郑是轩辕黄帝的故里,是《诗经.郑风》的起源地,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纵我不住,子宁不嗣音?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,纵我不住,子宁不来?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,诗风盛行的地方。”公元772年2月白居易出生于那里。祖父白鍠为孙子起名居易。这来自《礼记•中庸》“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,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徼幸。”希望孙子能将自己处于平安之地。祖父白鍠17岁以明经及第,轰动一时,之后为官清廉,为人正直,在乡里有颇高威望。他还是颇负盛名的大诗人,善文辞,五言诗堪称一绝。他曾任洛阳主簿、酸枣县令、滑台节度参军、巩县县令等职。在白居易不到两岁时便去世了。父亲白季庚是一位难得的爱国志士,虽没有父亲的威望,但为人刚正不阿,嫉恶如仇,始终怀抱着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。白季庚是白鍠的长子,曾任萧山县尉、宋州司户参军、彭成令、徐州别驾、襄州别驾等职。祖父的满腔才情和父亲的爱国热情对小小的白居易产生了深刻影响。大多时候,父亲给予孩子的总是那些最为筋骨和灵魂的东西,这种筋骨和灵魂,让孩子能够以一种挺拔之姿屹立于世。白居易的心中所期望的自己不仅仅能吟诗作赋,还要有一颗忠君报国的赤子之心。

母亲陈氏对白居易的影响。白居易的母亲陈氏嫁给他的父亲是年仅15岁。生白居易时18岁。由于丈夫长年在外,她无怨无悔操持家务,是一位贤妻,也是一位善于教导孩子的好老师。白居易这样描写过母亲对他们兄弟几人的教导:“夫人亲执诗书,昼夜教导,循循善诱,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......”。(他们兄弟共四人,长兄白幼文、次即白居易、再次白行简、白幼美最小,9岁时夭折。)可见他的母亲不仅是一位懂得诗书礼仪的贤惠女子,更是一位懂得教育、值得尊重的慈母典范。

可想而知,有如此风华的祖父和父亲,又有一位如此不凡的母亲,白居易的一生又怎平凡呢?!

白居易个人呢?从小便天资聪慧,在他的《与元九书》中写道,在他六七个月大时便识得“之”“无”字,虽口不能言,但乳母让其辨认时,从未出错。三岁识字,及五六岁时,便学为诗;九岁谙识声韵;十五六始知进士,苦节读书。白居易不仅有天赋,而且勤奋好学,读是读得口舌生疮,写字写得胳膊肘起茧,“二十以来,昼课书,夜课赋,间又课诗,未遑寝息矣...”白居易能成长为一代诗王、诗魔,他的生长环境,他的刻苦努力成就了他。

2、 白居易的感情经历
白居易11岁那年,因避家乡战乱,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——徐州符离(今安徽省宿县境内)。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,她的名字叫湘灵,长得活泼可爱,还懂点音律,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、青梅竹马的玩伴。到白居易19岁、湘灵15岁时,情窦初开,两人便开始了初恋。白居易有一首名为《邻女》,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,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。
   贞元十四年(798),白居易27岁的时候,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,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(白季康,当时任宣州溧水县令,其兄白幼文在浮梁县(赣、皖交界处)任职)处。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。分别是《寄湘灵》、《寒闺夜》和《长相思》。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,白居易与湘灵经过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,感情已经很深了。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,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。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,攀不上白居易。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。
   贞元十六年初,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,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,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,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。白居易无奈,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。贞元(德宗)二十年(公元803年)秋,白居易在长安任校书郎,需将家迁至长安,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,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,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,且在全家迁离时,不让他们见面。他们的婚姻无望了,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。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,并写下了许多怀念湘灵的诗:《冬至夜怀湘灵》、《感秋寄远》、《寄远》、《生离别》、《潜离别》等诗。在近8年里,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,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。公元806年白居易通过朝廷的选拔考试,被授予周至县尉一职,当时他已35岁,于可以说是唐代超级大龄剩男。他当时的心情可以从一首并不出名的小诗中窥见一斑:《戏题新栽蔷薇》移根异地莫憔悴,野外庭前一种春。少府无妻春寂寞,花开将尔作夫人。这首诗大致是说,白居易来到周至县后,为了排遣寂寞,寄情山水与花草,说他从山里面挖了一株野蔷薇,移栽在自己的庭院里,然后小心养护,就像爱护自己的夫人一样。
   这年十二月某天,白居易和好友陈鸿、王质夫同游仙游寺。他们谈及五十多年前发生的马嵬兵变和唐明皇(李隆基)和杨贵妃的故事,不由得感慨万千。这时候,王质夫对白居易说,“夫希代之事,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,则与时消没,不闻于世,乐天深于诗,多于情者也,试为歌之,何如?”意思是说李杨的爱情故事,如果遇不到大手笔写出来,恐怕就会失传,因此他鼓励白居易用诗歌写出这个故事。白居易当仁不让,略加思索,提笔一气呵成,《长恨歌》这首千古绝唱就这样诞生了。
   诗者,根情,苗言,华声,实义”——《与元九书》,可以说《长恨歌》虽然是写李杨的爱情悲剧,但大诗人白居易把自己的爱情体验投射进去了,于是这首诗歌写的缠绵悱恻,而又凄婉动人,极富于浪漫色彩,几乎成了对人世间真爱的颂歌,所以才是那样的打动人心,成了不朽的杰作。
   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,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,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。例如《夜雨》、《感镜》等。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,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,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,并写下了题为《逢旧》的诗。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,湘灵也40岁了,但未结婚。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,此恨与《长恨歌》的恨不会毫无关系,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《长恨歌》打下了基础。
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,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,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,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。
3、 歌因寺而誕,寺因歌而名。(周明题写)
天时:距马嵬驿之变过去了整整50年。影响还未完全湮灭。
地利:仙游寺是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爱情的发生地,环境清幽,犹如世外桃源。又与马嵬驿隔河相望。

人和 :好朋友王质夫、陈鸿的撮合。

三、白居易文化对周至的影响

1、书画方面

仙游寺博物馆现在珍存有五位书法家书写的《长恨歌》,毛泽东、贺敬之、谢德平、茹桂、杨隆山。周至籍文化名人雷继敏老师书写长恨歌不下百次,无论篇幅大小,皆可将120诗句合适的嵌入其中。苏东亚老师的《长恨歌》线描画30副现存于仙游寺博物馆,曲江南湖遗址公园有其大型浮雕作品《长恨歌》,系列大型组画《老子悟道图》。

2、 文学方面
(1)周明老师走上文学道路,与长恨歌是不无关系的。在他的作品中曾提到,小时候经常上仙游寺玩耍,看到墙上斑驳的《长恨歌》,在他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文学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,而是潜移默化的。
3、探寻白居易文化的时代意义。
《县委 2023 年工作要点》中提到五大文化的挖掘,要“深挖骆峪傥骆古道文化、楼观台老子文化、仙游寺白居易文化、李二曲关学文化、终南路德儒家文化等周至传统文化内涵,把典籍中的周至、文物中的周至、遗迹中的周至全方位展示出来,打造西安历史文化之都的重要承载地”,深挖白居易在周至的历史故事及经典诗词,探寻白居易文化的时代意义。

11月14日,仙游寺博物馆组织召开白居易与周至文化座谈会。座谈会上,与会的各位文化学者纷纷发言,就如何深挖周至白居易文化建言献策。“古不乖时”,要深挖白居易文化,就要有继承,更要有创新,文化精神不能脱离时代,要与时代合拍,更要与时代有益。研究人,研究文化旨在振兴周至,如何让其发挥积极作用?如何让其能与广大群众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?如何让白居易文化持续涵养周至的人文精神?如何以文化促进经济?与会的文化学者们畅所欲言,各抒己见。

要深刻认识白居易文化的重要意义。精神的自由,人格的独立,是白居易能写出千古绝唱《长恨歌》主观条件,周至地域人文和自然条件是发酵剂,我们通过学习他的诗歌,讲述他的故事,感受他政治理想,他的精神理念,他的人品性情,这些都是后代世人所要学习的典范。要知道深挖白居易文化的作用就是以文塑人,打造好周至这张文化名片至关重要。要古为今用,赋予它时代价值及内涵,用历史文化凝聚人心。“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”,借助历史名人把周至宣传出去,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为周至的发展提供力量。     

显而易见,白居易与周至短暂而璀璨的时空交集,其产生的意义及影响是深远的,宏观的,也是不可估量的。要进一步深挖白居易与周至有关的不为人知的诗词创作,破除形式上的局限,依附多样载体,比如今天我与大家的分享,就是一种传播。再以加上时间上的持久性产生力量,让白居易文化散发出时代的光彩。
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